2019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显示: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、地质灾害、森林火灾、地震和雪灾为主;农作物受灾面积71.1千公顷,其中绝收13.4千公顷;直接经济损失27.9亿元。

      专家预测,受“厄尔尼诺”现象影响,2019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,预计会延续到2020年。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、春旱、低温阴雨和洪涝等灾害,特别是东北地区去年冬季以来降水偏少、气温偏高,局部土壤缺墒,抗旱保春播任务繁重。

      那么,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降低损失,实现最大的收益?

      南方地区要防范洪涝灾害

      1.合理科学调控肥水

      要因地因苗科学调控肥水,及早落实增施肥促早熟措施,通过苗期增施分蘖肥促快发,抽穗扬花期喷施壮粒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齐穗,促进早发快长。合理控水控苗,做到生长中期有水长穗和后期干湿壮籽。

      2.全力防御洪涝

      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,及早落实防洪排涝措施。重点是落实好清理疏通农田排水渠道,及早做好防汛农机设备的检修,及时调剂调运柴油、水泵等救灾物资,确保抗洪抢险需要。

      3.生产自救

      根据洪涝受灾程度和不利影响,国家应协调财政等部门落实农业救灾资金,帮助受灾农民开展生产自救。农友们应重点对受淹田块抢排积水,抢修灾毁农田,查苗洗苗扶苗,加强肥水管理,喷施叶面肥,促进恢复生长。对因涝绝收地块,及时改种补种,推广“洪水再生稻”,尽快恢复生产,减轻灾害损失。

      4.全力防控病虫危害

      洪水退后及时扶正倒伏作物并清洗作物叶面,开沟排水,中耕松土,改善受淹作物根系土壤通透性,恢复受淹作物根系活力。及时清除果园病枝病果、菜园病叶,并带出果园、菜园外,防止二次传染。

      受灾过重的要翻耕重播或重栽,将损失降至最低。因洪灾后土壤肥力流失严重,要及时施肥,多施磷、钾肥,增施有机肥,适当施用叶面肥和微量元素(喷施磷酸二氢钾等),增强作物植株的抗病能力。做到坚决遏制暴发流行,实现“虫口夺粮”。

      华北地区要防范夏伏旱

      1.促进夏播作物正常生长

      针对今年华北等夏播区域播期推迟的情况,应加强苗期肥水调控,促进正常生长发育。

      2.及早落实农艺保墒措施

      根据受旱情况和水源条件,落实好农艺抗旱的关键技术。对有灌溉条件的田块,在灌溉后采取浅中耕,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,减少蒸发;无灌溉条件的等雨蓄水,采取中耕、高培土的措施,减少土壤蒸发,增加土壤蓄水量。

      同时,要落实好化控增湿措施,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,增加植物的抗旱性,也可用尿素、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连续进行多次喷雾,增加植株穗部水分,降温增湿,为叶片提供必须的水分及养分,提高籽粒饱满度。

      3.落实浇水等抗旱措施

      提前检修灌溉设施,加强旱情监测,一旦旱情发展蔓延,在有灌溉条件的田块,采取一切措施,集中有限水源浇水保苗,可多采取喷灌、滴灌、垄灌、隔垄交替灌等节水灌溉技术。

      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输水管或水袋灌溉,扩大灌溉面积,减轻干旱损失。

      东北地区防范阶段性低温

      1.强化田管促生长

      对玉米、马铃薯等旱地作物,要把铲趟深松作为抢夺积温、防止草害的重要措施,充分发挥机械作用,加快铲趟,多铲多趟,加快作物生育进程。

      对水田作物,要实施浅水灌溉,坚持做到薄水勤灌,晒田提温,科学施好分蘖肥,促进多生快生有效分蘖,增加收获穗数。

      2.适时追肥促早熟

      玉米在6-7片叶时,结合铲趟亩追尿素15-20公斤,采取侧深追肥,侧10-12厘米,深10-15厘米。

      玉米、水稻拔节期,大豆始花期,及时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加快生育进程,促早熟。

      对播种迟、出苗晚和毁补种的地块,要提前施肥,增加施肥次数,促进苗情转化升级。

      2.综合措施防早霜

      生育后期及时站秆扒皮晾晒,加速孕穗和籽粒脱水,降低籽粒含水量,促进快熟。

      及早做好防早霜的物资和技术准备,一旦发生早霜,迅速开展人工熏烟防霜,切实减轻早霜影响。

      对发生轻霜危害的作物,要本着“不下酷霜不开镰”的原则,不要急于收脱,适时晚收,促进后熟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

本文来源:中国农资导报网

快速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