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期间,电影《流浪地球》非常火,里面有很多未来科技都让观众感到十分新奇。其中还有一个和农业有关:国际空间站将带着一座种子库前往宇宙深处。很多人觉得,种子库只是科幻电影中的虚拟事物,但实际上,地球上确实存在“末日种子库”,而且还有好几个!地球上的种子库什么样?又为什么要建设种子库呢?

      早在2007年,挪威政府就在距离北极1000公里的岛屿上建立了一座“种子库”。这座“种子库”被称为“植物界的诺亚方舟”。这座“种子库”最多可以储存450万份种子样品,有常见的水稻、小麦,也有大多数人从来都没见过稀有物种。

      然而,和大家印象里的“末日种子库”不同,挪威的这座种子库并没有什么高科技设备,因为它建设的位置很特殊,位于一个山洞的永冻层深处,这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18度以下,自然的低温完全能够保障种子的质量。一般的大麦,小麦,豌豆这些农作物种子,在库里可以保存1000年以上。有些种子生存能力强,保存上万年也不会坏。高粱种子就可以存放大约1.95万年。

      不过,这座“末日种子库”的安保系统还是十分靠谱的。仓库门口安装有防爆破门和密封舱,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,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金库,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基因存储库。

      为了增加种子的种类,现在,“末日种子库”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种子,每个国家或机构都可以申请将自己的种子存储到这个种子库里。不过,“末日种子库”就是为种子的末日准备的,只要种子放进去,想要拿出来可就难了。只有当遭遇人为或自然灾害,导致相关植物灭绝的时候,才可以从“种子库”取出这些种子。

      近些年,诸如此类的“末日种子库”越来越多,英国有“冰冻诺亚方舟”,美国也开始了自己的“月球方舟”计划。我国也有自己的种子库,这座“种子库”位于云南昆明,叫做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。这是亚洲最大,世界第二大的“末日种子库”。截至目前,这里已经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,大部分都是珍稀、濒危植物种子。

      和挪威“末日种子库”的粗放式管理不同。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,一粒种子从野外采集回来,需要经历鉴定、签收登记、初干燥、清理、X光检测、二次干燥、分装入库等多个步骤,而且每隔5到10年,这些种子还要被重新取出进行检验,以确保它们还能发芽。

      除了辛勤的维护,中国的“末日种子库”还有一批让人敬佩的植物学家,为了采集到更多植物样本,每年他们至少要行走三万公里,饱受风吹日晒,还要应对极限环境的考验和高原反映,可以说为了一颗种子奉献了自己的生活。

      有人可能会问,这么辛勤的保护种子是为了什么呢?难道真的是为了应对世界末日吗?其实,我们并不是因为世界末日而保护种子,而是要保护种子以免世界末日。

      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个隐形的食物链里,而植物正是食物链里最基础的一环,要知道,一种农作物的灭绝,带来的很可能是多个物种的毁灭。19世纪,爱尔兰土豆遭遇枯萎病,150万人被活活饿死。40多年前,袁隆平把一株海南野生稻反复杂交,成功培育出超级水稻,养活了亿万人口。不得不说,保护种子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人类!

      而且,种子除了孕育植物,还有很多大家想象不到的作用,比如我国“末日种子库”的植物学家们就从海拔4000米的香柏中提取出抗癌成分,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被种子库收集封存的种子,真的能拯救大家的性命呢!

本文来源:央广网

快速联系